贵州桐梓:群山叠翠间 “绿色产业”生机勃勃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9-13 02:23:56

  群山叠翠间,风机叶片迎风转动;方竹林深处,笋农采收热火朝天;漂流河道上,游客尖叫声与笑声交织……初秋的桐梓,目之所及是绿意,耳之所闻是生机。一直以来,贵州省桐梓县锚定绿色发展方向,从清洁能源、特色产业到生态旅游,多点发力激活“绿色动能”,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

  近日,走进桐梓凉风垭一期风电场,只见连绵起伏的山脊之上,16台风力发电机组傲然矗立,巨大的叶片迎着山间气流缓缓转动,与蓝天白云与翠绿山林构成一幅灵动的生态画卷。

  “我们充分考虑了这里的风力资源优势,选择了目前国内最大的6.7兆瓦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12台和5兆瓦的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4台建设于此,总装机容量100兆瓦。”桐梓华新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专责工程师陈代立说,今年截至目前,该风电场发电量超8000万千瓦时。

  桐梓凉风垭一期风电场位于该县楚米镇和大河镇境内,于今年5月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据介绍,该风电场年发电量约2亿千瓦时,年可节约标煤约6.92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0.27万吨,有效助力全县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风力发电是桐梓县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一环,更是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该县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凭借独特的山区地理优势,持续深挖风力资源潜力,不断加快风电产业布局。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并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的风电场10处,总装机容量503兆瓦。

  “今年1—7月,全县风电发电量为4.3亿千瓦时,产值约1.51亿元。”桐梓县工业能源和科学技术局新能源和电力管理股工作人员吴佼基说,下一步,该县将继续加大对风力发电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在建项目尽快投产,同时积极谋划新的风电项目,助力全县在绿色转型中彰显“风速度”。

  连日来,在桐梓县狮溪镇海拔1800米的柏芷山,连片的方竹郁郁葱葱,村民们背着竹篓穿梭在竹林间,手指翻飞间,一根根鲜嫩的方竹笋便被采收。

  “处暑过后的笋子产量是最高的,我们一人一天可以采收1000斤左右。”笋农张仁海笑着说,他承包了61亩方竹林,在立秋前几天就到达笋山了。

  方竹笋作为黔北大山特有的“山珍”,其肉厚鲜美,深受食客们的青睐,产品畅销重庆、上海、广东等地。今年,桐梓县狮溪镇联合企业,推出无人机吊运项目,助力方竹笋出山。目前,在狮溪镇的竹山上,有3台稳定的无人机负责吊运新鲜的方竹笋。

  “采用无人机运输,4分钟就可以跑一个来回,运输重量在130斤左右。”贵州灏航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娄建华说,以前采用马驮,大概需要两个半小时,运输重量在200斤左右,现在效率大大提升了,一天一台无人机大概可以运输10000斤。

  桐梓县是“中国大娄山方竹之乡”,方竹种植面积达100万亩,近年来,该县对方竹产业进行精细化管护,不断提高方竹笋的产量和品质,推动方竹产业从“粗放采收”向“精深加工”转型。目前,全县的方竹可产笋面积约55.8万亩,预计今年产量在5.8万吨左右,总产值约5.5亿元。

  “水质太好了,环境很优美,玩得也很高兴,这趟漂流值了!”在桐梓县水银河大峡谷景区漂流后的重庆游客陈胜一边擦着脸上的水珠,一边兴奋地和同伴分享体验。

  在有着“矿泉水上漂流”之称的桐梓县水银河大峡谷景区,游客们坐着橡皮艇顺流而下,时而穿越急流险滩,时而徜徉平缓水域,欢声笑语回荡在河谷间。

  桐梓县水银河大峡谷景区位于该县木瓜镇,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全长4.5公里的河道激流区和平缓区交替,平均水深1至2米。既可以满足年轻人对惊险刺激的追求,也可为亲子家庭提供戏水赏景的悠闲时光。

  “开漂以来,我们共接待游客14万余人次,最多的一天接待了6800多人。”桐梓县水银河大峡谷景区运营部负责人王啟洪说,为了让“流量”变“留量”,景区还配套有酒店、露营基地、特色休闲区等,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不仅有“动感”的漂流,还有“诗意”的音乐会。前不久,在桐梓县杉坪4A级景区,一场以“星空下的浪漫”为主题的音乐会正在上演,游客们坐在草坪上,伴着山间晚风,聆听悠扬的旋律。

  “一进景区,看到漫山遍野全是花,真的很好看,晚上的音乐会也很不错,专业的鼓手、乐手、贝斯手,唱的也很好听。”游客何先生对这里的活动称赞不已。

  近年来,桐梓县依托“凉爽气候、生态山水”两大优势,推出避暑度假、乡村体验、户外探险等多元业态,让游客“住得下、玩得好、还想来”。据统计,今年1—7月,该县共接待游客1173.74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4亿余元,生态资源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红利”。

  从“风”生电能到“竹”富百姓,再到“景”引客来,桐梓县以绿色为笔,在发展的画卷上写下了生动注脚。如今,这座群山环抱的小城,正乘着绿色发展的东风,向着“生态更美、产业更兴、百姓更富”的目标稳步前行。(陈桂良)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服务热线
020-6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