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电动遮阳扇能随光线变化调整角度,从远处看,整座建筑像一卷缓缓展开的画布。
设计师在靠海的一侧还设计了大量长条形“取景窗”,将青岛的海天风光直接框进展厅,让自然成为展览的一部分。
美术馆还坐拥8万平方米的户外花园,由法国风景园林设计大师吉尔·克莱芒引入上百种植物。建筑与花园、露台相互呼应,诠释“与自然共生”的核心理念。
从2021年开馆起,虽然凭借大卫·霍克尼、亚力克斯·卡茨等大师展获得2022年理想家未来大奖“最佳公共建筑”。
位置太偏,交通劝退:美术馆位于西海岸新区,离青岛市区开车得40分钟起步。公共交通仅几趟班次。
网友吐槽:“打车费快赶上票价了!”“看完展出来,站在路边等车等到怀疑人生…”地理位置,成了硬伤。
配套崩塌,沦为“艺术孤岛”:美术馆本是一个超大艺术园区(西海艺术湾)的核心,原计划旁边就是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
结果2021年教育部“异地办学禁令”,连带周边50多座配套建筑(工作室、酒店、教育中心)全成了烂尾楼…想象中热闹的艺术社区,瞬间变“孤岛”。
百元门票与天价维护:作为非营利机构,收入主要靠门票(80-120元)、补贴和捐赠。在青岛,这票价真不算低,加上位置偏。
更严峻的是,仅那个22米高的5号玻璃厅幕墙,日常清洁、维护的费用就远超普通美术馆。长期入不敷出,几乎成为必然结局。
从2021年8月风光开幕的“海边艺术明珠”,到如今“归期未定”的黯然离场,西海美术馆的经历令人唏嘘。
那么,你觉得西海美术馆还有机会重新开放吗?它又该如何找到一条可持续的“活”路?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